铮铮

36-39集观后感

这四集我觉得可以用“明虐暗爽”来形容,尤其是皇帝逼太子手刃女主的时候,简直是“我和她,你选谁”这种送命题,当然我们的太子秉持着他公正善良的内心,选择了女主,不出意外地被他的皇帝老爹虐了。

看到现在,我觉得39集前的剧情有两个高潮,一个是太傅卢世瑜之死,一个是太子妃张念之之死。前者促成太子迅速成长,并和皇帝陛下铲除中书令增强皇权的意图不谋而合,进而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高点监国;后者在太子对太子妃死因的穷追不舍下,结合长州军情,让皇帝产生要打压太子的心思,进而迎来了人生的一段低谷宗正寺反思。这种人生的起伏是颇耐人寻味的,而且都和君亲父子紧密相关,可以说,都取决于皇帝。

如果太子不是一个忠诚的臣子,不是一个纯孝的儿子,这剧的剧情和走向就完全不同了,但也失去了人物的闪光点,正是在皇帝的压制下,太子的处事和决断,或者说反抗和顺服,才更有意思。

太子想的是正义,皇帝想的是皇权,看了这四集,我会思考失去了正义的皇权是否还有其存在的合理性,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没有所以然的,因为立场不同结果就不一样。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看,皇帝的做法肯定触犯了最基本的人权。但从一个古人的角度看,他必然受到当时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。固然公平正义是人类永远追求的课题,但公平正义不是绝对的,不同的人为了追求公平正义所能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同的。

我不想为皇帝辩解什么,因为我本质上认为他是错的,在害死太子妃真凶的问题上,如果证据确凿、事实清楚,就应该定罪,而不该冤枉无辜。尽管皇帝的理由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是那么义正言辞,皇帝的苦衷好像也可以得到谅解,毕竟皇权的旁落,政局的动荡,战乱的失败,将导致的是无数生命的失去和百姓的流离失所,但这样就该冤枉一个无辜吗?在皇权体制下,如果个人申诉和为自己辩解的机会都没有,只能屈打成招,那么剥夺一个生命生存的权利,同样也可以剥夺许多生命生存的权利。如果遇到有道明君,就会政治清明,如果遇到昏聩君主,就会暗无天日,人治比不上法治的稳定。而法治保障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还是个体的权益,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折中和平衡。

我不想吐槽贵妃会在自己的寿宴上害死太子妃这样的情节设置,也不想说偌大的膳食房只有女主一个人在熬药,而没有监督、试毒的太监,忽略这些不合理之处,单纯地就贵妃指使手下下毒害死太子妃一事进行断案,贵妃是主谋,难辞其咎,皇帝心知肚明,却考虑到制衡太子封贵妃为皇后。这种憋气感,站在太子的角度,我实在受不了了。

回到刚开始的问题,皇帝以太子包庇凶手认定太子失德进行处罚,而真正包庇凶手的却是皇帝,换言之,失德的是皇帝,德不配天,必有灾殃。皇帝所做的一切都为了他的皇位,那么皇帝的行为和他的目的之间是一致的吗?如果他的行为最终激发的是太子的反抗并失去了他的皇位呢?

小说的结局是太子为了天下苍生放弃了起兵的机会,最终自杀身亡,这让我不忍卒读。说弃剧只是一时气话。但继续看下去就是继续看人性在权力下的挣扎吗?如果挣扎的结果是自我的毁灭,这种没有希望感,令人窒息。反正人总有一死的,为了自己理想道德的追求,不能说其意义宏大,但至少不用在意别人口中的是非。这或许就是作者所说“小怯大勇”,不知我理解的对不对,但我始终认为男主追求理想道德,可以中庸一点,可以豁达一点,就不至于走上绝路,夜深胡思乱想,打卡记录一下。 


评论(2)

热度(50)
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